北京在线 > 财经 > 正文

财报对比背后:华为尺有所短 小米寸有所长

更新时间:2020-04-07点击数:文字大小:

原标题:财报对比背后:华为尺有所短小米寸有所长

也许是由于小米和华为都有智能手机业务的原因,或许是华为和小米有意无意间会发生高管间的口水战,所以,当华为和小米日前各自发布2019年全年财报后,便引发了业内对于华为和小米财报的对比,以期得到谁强谁弱的结论。

其实华为与小米在财报上的比较就像尺寸之争,尺大于寸是必然。最终的结果是华为在业内关心的研发、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上全面碾压小米。但就像俗话所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华为并非没有短板,而小米也并非没有长处。而同为中国的企业,理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尤其对于华为,在体量明显大于小米的情况下,更应该从中看到对手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投入完成对于国外同类对手(例如华为眼中的苹果和三星)的赶超。

大投入,大产出华为的“尺”远大于小米的“寸”

我们先来看看华为的“尺”是如何大于小米的“寸”的。

作为以创新驱动增长的企业,华为的营收和利润总是伴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而增长。

在过去的2019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了其历史新高的1317亿元,这一投入已经超越了全球智能手机最大厂商(按出货量计)三星电子的1171.96亿元和全球企业利润最高的苹果的1147.04亿元。

得益于研发上的超强投入,华为的营收和利润也创历史新高。其中营收达到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净利润率为7.3%,经营活动现金流914亿元,销售成本是5361亿元。

相比之下,小米2019全年的研发投入为75亿元,总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8亿元,净利润为115亿元,净利润率为5.58%,经营活动现金流660亿,销售成本104亿。

从上述对比,我们发现,华为在营收、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等这些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上均全面碾压小米,但代价是极高的成本付出,或者说华为增长的方式就是大投入(例如研发)和大产出。

为了印证华为大投入、大产出的增长方式,我们选取了华为2011年的主要财务数据来和小米和华为自身作一比较。而之所以选取20111年的财务数据,是因为这一年华为的营收和净利润与去年的小米基本相同。

华为2011年营收为2039亿元,净利润为11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78.26亿元。与之对应的是,当时华为的研发投入是237亿元;销售成本不详(因未在当时的财报中披露)。

与华为的营收、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研发投入相比,华为今年分别是2011年的4.21、5.4、5.12和5.55倍。我们看到,除了营收略低外,其他2项指标基本上是与研发投入呈现倍数级的增长关系。

再看与小米的对比,在营收和利润两个指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华为2011年的研发投入是小米的3.16倍,但现金流仅为小米的27%。

到了去年,华为营收是小米的4.17倍;净利润是小米的5.45倍,按照前述华为研发投入自身倍数级的增长关系,华为的研发投入应该是小米的15.8倍左右才算合理,但结果是华为研发费用是小米的17.56倍,高出接近2倍。

此外,单从营收看,小米从2010年成立到现在花了10年就达到了2000亿营收的水平,而华为从1987年成立花了24年才突破了营收2000亿的门槛。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华为在与小米的竞争中,实现同样的营收和净利润的目标,小米总是体现出更高的产出比?实现同一营收目标下,仅是华为所花费时间的40%左右?

运营效率逊于小米华为创新效率被打折?

就像前述,不管是自身,还是媒体宣传,华为都是典型的依靠创新驱动增长的企业,给业内印象最深的表现就是在华为的宣传中每每提及代表其创新实力的研发的投入。以过去的2019年为例,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317亿元,同比增长将近30%。

相比之下,小米2019年的研发投入仅为75亿元,但也是同比增长29.7%(同比增长率已经接近于华为),尽管如此,但在研发投入的绝对值上,小米仅为华为的5.7%左右,或者说华为在研发的投入是小米的17.56倍。

从上述对比看,华为在研发投入上远远大于小米,但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研发的同比增长方面,小米去年已经开始接近于华为。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将双方研发投入拆解并延伸至与运营效率(例如人均研发费用、人均产值、人均利润等)相关的指标对比上,发现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情景。

小米员工数18170名,研发费用人均41.28万,人均产值1133万,人均利润63.30万元。

相比之下,华为员工数为19.4万—20.87万,我们以这个最低和最高限员工数分别计算,其中华为最低限员工数19.4万名时,人均研发费用为67.89万,人均产值442.7万,人均利润32.32万元;

按高限数为20.87万名计,人均研发费用为63.10万,人均产值411.5万,人均利润30.04万元。

由此我们计算得出,华为以员工数最低限19.4万名计,人均研发费用是小米的1.64倍,但人均产值仅是小米的39%;人均利润仅为小米的51%(一半左右)。

按员工数最高限20.87万计,人均研发费用是小米的1.53倍;人均产值仅是小米的36%;人均利润仅为小米的47.5%。

不知业内看到这些有何感想?我们得出以下不成熟的结论。

首先小米并非业内极端认为的与华为相比是非创新型的公司。尽管从研发投入的整体看,华为的研发投入是小米的17.56倍,但平摊到每个人的研发费用,华为大幅领先的优势就缩小到为小米的1.64倍。

其次如果我们认为小米也是创新驱动增长的公司,那么在创新的效率上,小米则远远胜于华为(体现在人均输出的产值和利润);如果不是,华为的创新效率在与小米非创新驱动的低成本运营模式的竞争中也未能体现出明显的高效率。

这里我们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专利作为研发投入效率和创新的重要标准之一,也经常被华为提及和媒体引用。那么小米和华为相比表现如何呢?

据来自美国学术和专利信息调查咨询企业ClarivateAnalytics最新发布的根据所拥有专利价值评出的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榜单显示,中国仅有3家企业上榜,其中除了华为,就有小米(以下图片为100家名单截选)。

而我们之所以选择此项榜单,是因为其入选的4个评估标准更能客观反映专利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数量)和创新性的高低。

首先是最近5年取得过100件以上被ClarivateAnalytics命名为“基础专利”的重要专利,而基础专利是指“新技术、药品和业务流程等最先在专利公报上公布的专利”);

其次是“成功率”,即在最近5年公开的专利申请数量中,有多少注册(取得)为基础专利;

再次是“全球性”,即在全部四个主要市场的专利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基础专利数量;

最后是“影响力”,即最近5年在其他公司的发明中被引用的基础专利的数量。

这些似乎再次提醒业内(包括华为),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小米仅是低成本运营模式的企业,创新在小米增长中的驱动力也不容小觑。

小米之鉴或是华为最终挑战苹果、三星的利器

如果说上述华为与小米的对比并不在一个量级(以研发投入衡量),所以还不足以得出华为大投入、大产出模式在业内竞争中可能暴露出的效率未能充分发挥的“尺短”的话,那么其与研发投入处在同级别的苹果和三星相比又当如何?毕竟华为未来的终极目标是超越苹果和三星。

如前述,2019年华为的研发投入为1317亿元,而三星和苹果则分别以1171.96亿元和1147.04亿元位居其后,三方的研发投入均在千亿级别。而苹果截至去年年底的全球员工数为13.7万左右,三星为32万左右,那么我们得出,苹果人均研发费用为83.73万,是华为的1.23倍;三星人均研发费用36.62万,是华为的53.9%左右。

再看营收和利润。苹果2019年的营收为2601.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65亿),净利润552.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21.61亿);三星营收230.400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625亿),净利润21.738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86亿)。

由此我们得出苹果的营收是华为的2.15倍;净利润是华为的6.25倍;人均产值1348万,华为是苹果的30.5%—32.8%;苹果人均利润286万左右,华为是苹果的10.5%—11.3%。

三星的营收是华为的1.54倍;净利润是华为的2.07倍;人均产值425.78万,华为与其基本持平;三星人均利润40.02万左右,华为是三星的75%—81%。

为了更形象地展现华为在营收、利润与苹果和三星的差距,我们截取了去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华为、三星和苹果在排位、营收、利润上的对比图,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排名是基于2018年的财务数据,2020年的排名未出,但鉴于2019年各自的业绩,整体趋势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此处我们可以借上述数据做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沙盘推演,即以苹果和三星2019年的业绩作为基准,华为依然采用上述我们分析中的大投入、大产出的策略及延续倍数增长关系的规律,那么华为追平苹果营收的研发投入应在2800亿元左右,追平苹果的净利润,需要研发投入8231亿元左右。

同样,营收追平三星,华为的研发投入需在2028亿元左右;净利润追平三星,需要研发投入在2726亿元左右。

那么我们以华为近3年来研发增长率15%左右计算,华为要在营收和利润上追平现在的苹果(即研发投入分别达到2800亿元和8231亿元),分别需要5年和11年左右的时间;追平三星现在的营收和净利润(即研发投入分别达到2028亿元和2726亿元),分别需要3年和5年左右的时间。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苹果、三星的业绩在未来3—10年如此跨度的时间线中营收和净利润不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华为在研发投入上有个惯例,就是当年的研发投入至少是当年净利润的2倍,如果按照惯例的话,华为在追平苹果和三星利润之时的研发投入理论上应该分别达到1.6万亿元和5400亿元,这种纯粹的研发投入,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包括营收、利润和资产等)基本上已经不可行。

好了,到这里我们又可以做一个理想中的沙盘推演,去除营收和利润,仅就资产(比家底)而言,从去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榜单的资产项中,华为与苹果和三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一旦展开硬刚的研发投入竞赛,华为可能看似让人热血沸腾,但最终退出竞赛的将首先是华为。

更为关键的是,从华为目前所处的形势,由于受到非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其未来无论是营收、利润和资产积累都有可能出现增速减缓的迹象,这无疑又会变相加大追赶苹果和三星的难度,而最好的方法,除了加大研发投入,运营效率的提升才是切实可行、更高效的应对之道。

到这里,业内应该发现,我们前述小米与华为效率对比的价值。其实目前华为与三星、苹果竞争的现实与华为和小米的竞争颇有相似之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它们都是小体量对于大体量的追赶,甚至是未来的赶超,但小米已经用事实证明,它可以用10年的时间,完成华为24年的营收目标;它可以用更少的投入实现与华为同等的营收和净利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运营效率。而华为无论是在与小米,还是苹果及三星的竞争中,“吃亏”就在效率,而最大的提升空间也在效率。

其实有关效率的问题,华为曾经在2017年做过类似的复盘,为此当时的《财经》杂志还以《华为暂别利润率两位数增长时代内部复盘研发费用是否过高》为题做了报道,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阅。

不过,随着这两年,尤其是华为遭受非市场因素影响之后,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已经基本看不到类似当年《财经》对于华为复盘的报道和华为自身的反思。莫非是当年存在的问题时至今日已经解决了?但从我们上述的分析看,显然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或者说依然有大幅改进的空间。而这不管是华为应对当下困难的处境,还是继续实现追赶和超越三星及苹果的目标才是最为关键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